中新网12月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,11月29日,教育部在山东青岛召开首次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。会议强调,要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严肃查处违法培训行为,特别是培训机构“退费难”“卷款跑路”行为。
会议强调,“双减”工作具有长期性、复杂性、艰巨性。要不断强化校外培训法治思维,着力发挥法治在校外培训治理中的引领、推动和保障作用,使校外培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要依法规范校外培训行业秩序,推动诚实守信合法经营,坚决打击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使校外培训回归“良心的行业”。要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严肃查处违法培训行为,特别是培训机构“退费难”“卷款跑路”行为,以执法的“冷刃”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被保护的“温暖”。
会议要求,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依法坚决将党中央“双减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。要健全校外培训执法体系,推动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合执法机制,切实增强执法力量,广泛凝聚执法合力。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校外培训执法,坚持过罚相当原则,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,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要强化校外培训执法监督,完善挂牌督办机制、公开通报机制、统计报告机制、责任追究机制,层层压实执法责任,既强化对处罚过程中滥用、超越职权等违法行为的监督,又督促执法机关积极履行职责,对违法行为“亮剑执法”,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,久久为功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见效,依法守护孩子快乐童年。 【编辑:房家梁】
中新网杭州12月1日电(鲍梦妮)12月1日,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在杭州开幕,51个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项目完成签约,总金额达588.3亿元,涵盖轨道交通、绿色交通、数字物流、智慧港口、交通关联服务等多个领域。
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开幕式。 吴君毅 摄
“开放是新时代浙江最为鲜明的特色,最为突出的优势,最为强劲的旋律。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和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浙江综合交通产业发展,浙江将努力打造改革探索领跑省、市场机制最活省、营商环境最优省,为大家投资兴业提供最佳服务、最优环境和最大支持。”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柯吉欣在致辞中表示。
本届博览会聚焦“国际化、科技感、趣味性”,全面展示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成果,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创新集成,推动更多成果转化落地,更好服务“双循环”战略枢纽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在全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码头—鼠浪湖码头,每一项作业都可由32公里外的岱山离岛智控中心超远程操控;在千万标箱级的梅山港区,两端桥吊、龙门吊远程操控+智能集卡与人工集卡混线的作业链高效运行……开幕式上,浙江省海港集团发布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设成果,为全球超大型散货、集装箱码头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浙江样板。
首台(套)产品是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,是一条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掌控力的代表,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高质量、竞争力和现代化的反映。
当日发布的《关于推动综合交通装备首台(套)突破的实施意见》指出,浙江将每年梳理发布《浙江省综合交通首台(套)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》,明确研发主体、应用主体及地方政府各主体激励政策,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创新,支持打造一批“交通+先进制造”技术创新平台、产教融合共同体和重大技术装备中试基地,深化“交通+先进制造”融合发展。
作为推动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,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4届,累计吸引2000多家国内外重点企业参与,推动近2000亿元产业项目合作签约,展示国内外交通领域新产品1000余件。(完)